历史遗迹

Việt Nam

同阳佛学院

东阳寺考古历史建筑艺术遗迹(东阳寺遗址区)位于广南省升平县平定北乡东阳村。 当法国科学家公布研究和发掘结果后,同阳寺才真正为人所知。 根据同阳发现的石碑内容,公元 875 年,因陀罗跋摩二世 (Indravarman II) 为保护王朝的菩萨 Laskmindra Lokesvara Svabhyada 建造了一座佛教寺院和寺庙。大乘佛教的本质通过东阳的铭文和雕塑的内容清楚地表现出来。因陀罗跋摩二世统治时期,占婆王国的首都从潘杜兰加地区迁回阿马拉瓦蒂地区,并改名为因陀罗补罗。据一些研究人员称,建都因德拉普拉的地点是今天的东阳村地区。首都位于东阳田,宽约2平方公里(根据法国研究人员的解释,东阳的意思是神圣的田野。“阳”字是占婆语中“燕”字的变体,即天堂、神圣的意思) )。呈东、南、西三面的长方形山谷,周围环绕着高山丘陵。北面是李李溪,对外贸易的门户布置得十分谨慎。 铭文还记载了国王的虔诚,称公元875年,“国王因信仰佛教,建造了一座佛教寺院(Vihara)和Laksmindra Lokesvara Svabhayada寺庙。铭文还谈到了极乐境界(svargapura)或“解脱之城”(moksapura),佛陀的“住所”(Buddhapada)。国王强调,犯罪者必须下地狱。修建完成后,国王还向洛克斯瓦拉捐赠了大量的土地、金钱、奴隶等许多东西。国王劝告:他死后,改名为波罗摩佛陀罗迦。所有上述事件都证明,因陀罗跋摩二世国王与菩萨的佛陀是同一的。这一时期的占婆佛教遵循大乘佛教。 1996年9月,越南考古研究所、河内国立大学和广南-岘港博物馆协调对Dong Duong村进行了调查。考古学家发现,除了佛教寺院的建筑遗迹外,Dong Duong村在占婆王国时期人类居住的痕迹并不多。 Dong Duong村气候十分恶劣,土地干旱,耕地土层厚度只有40-50厘米左右,有的地方只有20厘米厚,下面是红土层,这不是一个方便建造的地方。首都。可以说,东阳纯粹是占婆王国的佛教圣地,而因陀罗补罗首都一定是更大的一片区域,在东阳佛寺之外。 佛教寺院是一座大型建筑群,坐落在称为外城的长方形城墙内,其长边沿东西方向延伸,长约155m×326m。从残存的地基痕迹来看,这是一堵相当高大的城墙。外城包含3个东西同轴的建筑群和3个大型人工湖。东北角有2个湖泊,东南角有1个。今天,其中一处已被夷为平地,用于耕种。此外,外城东南角还留有长楼的建筑痕迹。外城有东、西两门。目前,城门的痕迹还很模糊。 外城内有内城。内城围绕着中央寺庙,包括主塔。内城还有一座特殊的塔楼,名为“井楼”,位于内城西南角,现已埋葬。 + 主寺庙区:位于一个矩形区域。 +东组:仅存长屋地基的痕迹,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座佛教寺院(Vihara)。 + 中组:仅保留东西轴线上长屋的墙基和台阶痕迹。 + 西组:包括主庙及周边副塔,该庙属于占婆族传统塔式建筑; 在东阳寺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如:石护法神像、石佛像、石湿婆像群、铜佛像(国宝-保存在何国)。志明市历史博物馆)、青铜女神像、……同阳的大部分雕塑都陈列在岘港的占婆博物馆。东阳的雕塑从9世纪中叶到9世纪末形成了一种著名的艺术风格,称为东阳风格。 同阳寺是一处非常独特的占婆国佛教遗迹,不仅在越南具有典型价值,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古代和中世纪佛教遗迹。通过残存的文物,反映了一个皇家王朝的鼎盛时期,同时也将占婆雕刻推向了顶峰。从宗教角度来看,东阳寺对人类佛教艺术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无论是在佛像的展示、造像的意义、浮雕、布局上都堪称典范,在越南和越南古代宗教遗存中也是罕见的。东南亚。 同阳佛学院的考古历史和建筑艺术文物具有特别典型的价值,于2016年12月22日被政府总理列为特别国家古迹。 资料来源:文化遗产司

岘港 4371 看法

排名 : 特别国家纪念物 开门

我的儿子庇护所

美山遗址(广南省维川县维富乡)是越南最著名的占族建筑群。美山遗址建于4世纪末至13世纪。 1979年4月29日,文化和信息部将美山遗址认定为历史文化建筑艺术文物。目前,该地已被越南总理列入23个特别重要的国家古迹名录。 美山寺始建于 4 世纪,由国王 Bhadravarman(在位时间为 349 年至 361 年)修建,结束于 13 世纪末和 14 世纪初国王 Jaya Simhavarman 三世(Che Man)的统治时期,是一座拥有 70 多座寺庙的建筑群以及代表占婆王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多种建筑和雕塑风格的塔楼。 美山的大部分建筑作品和雕塑都受到印度教的影响。寺庙和塔楼大多面向初升的太阳,即众神的居所;除少数塔楼坐西或东西两侧外,表达神明君王死后对来世的思念,表达对祖先的怀念。 饱受战争摧残,到1975年,美山仅存32件作品,其中约20件仍保持原貌。不幸的是,最大的项目是24m高的A1塔,周围有6座子塔,这座塔被认为是占婆建筑的杰作,并于1969年底被美国炸弹摧毁。 美山的主要寺庙供奉着一组林伽或湿婆的雕像——占婆国王的保护者。美山所崇拜的神是婆罗跋摩,这位国王于公元四世纪建立了阿玛拉瓦蒂地区第一代王系,并与湿婆这个名字结合起来,成为崇拜神王和王室祖先的主要宗教。 历经多年的历史风风雨雨和变迁,今天的美山保护区仍然是一座具有独特文化、艺术和建筑价值的人类遗迹,它是多少代人智慧和才华的结晶。 1999年12月1日,美山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里引人注目的亮点是古老的占婆建筑似乎仍然完好无损,例如湿婆雕像、石碑、吉祥物和古老的寺庙系统。 参观完这里的所有景点并介绍美山保护区后,游客将通过吹号、舞蹈等艺术表演体验古代占婆人的文化。湿婆优雅而迷人的舞蹈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资料来源:广南省电子信息门户

岘港 4558 看法

排名 : 特别国家纪念物 开门

会安

会安古城(广南省)刚刚首次被世界旅游奖(WTA)授予“亚洲领先文化城市目的地”称号,肯定了其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吸引力。 会安是一座古城,位于广南省沿海平原浪漫的怀河畔,于16世纪形成和发展,曾经是该地区最繁忙的国际贸易港口之一。从16世纪开始,这里就是来自中国、日本、荷兰、印度、西班牙的商人的货物聚集地……因此,会安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迄今为止,会安已成为探索中部地区之旅中不可缺少的著名目的地。 会安古镇以其典型的东南亚传统贸易港口建筑而闻名,至今仍保存得几乎完好。经历了历史的诸多风风雨雨,时间的流淌给会安披上了一份平和静谧的美丽。与现代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会安以苔藓屋顶的房屋、古老的黄色墙壁和构成会安品牌的灯笼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即将到来的 2019 年 11 月,会安古城将庆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0 周年。境内有文物古迹1360处,其中古民居1068处,古井11口,宗祠38座,佛塔19座,寺庙43座,民房23处,特殊古墓葬44座,古桥1座。 会安的每栋房屋都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确保居住空间与自然的和谐。因此,除了将房屋布置成许多隔间外,房屋的院子还用石头铺成,并装饰有水箱、假山和观赏植物,营造出通风、光线充足的空间。 会安建筑的一个特色是街道呈棋盘状,沿着河流蜿蜒,环绕着房屋。在每个安静的角落,游客都可以轻松看到出售许多著名美食的街头小贩,如草楼、广面条、越南三明治、鸡饭……或出售姜黄手工艺品的商店。这一切似乎都体现了这里人们简单、缓慢、深情的生活。 行走在会安,游客将有机会参观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宝塔(如廊桥、福林宝塔、文德宝塔...),欣赏华侨大会堂建筑群的精致和色彩缤纷,沉浸其中唱“七歌”、唱操、下象棋等民俗游戏,让您置身于热闹的节日气氛中……1999年12月4日,会安古城遗址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9年,会安古城被我国政府列为广南历史遗迹之一,被认定为国家历史遗迹。 “亚洲领先文化城市目的地”奖项是对会安世界文化遗产独特文化价值的肯定和荣誉,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会安旅游形象,尤其是越南旅游业的吸引力。大量国际游客。 资料来源:越南国家旅游局

岘港 4329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龙秋塔碑舍利(安龙塔)

龙图塔或安龙塔(海州区平贤区)的遗迹石碑是独一无二的原始文物,与同时期广南-岘港地区所有其他类型的石碑相比,其形式独特。是一份极其重要的文献,有助于研究岘港的许多历史和文化问题。 龙秋塔的碑石保存在龙秋塔(现在的安龙塔 - 1920年后更名),原位于奠班县新福区奈贤村。该碑为黎丹东王盛德五年(1657年),用灰色砂岩制成,由法名法名法严(奠班县海州村)黎嘉福先生编撰。 啤酒的尺寸从下往上逐渐减小,形成一个远看像倒钟的圆形顶部。啤酒从上到下的高度为1.25m,宽1.20m,厚0.21m。 。碑额上有一个由6个大横字组成的标题“立秋龙塔石碑”,按照通俗翻译理解为“立秋龙塔石碑”。整碑共368个字(其中标题字6个),其中碑中间小字360个,从右到左竖刻18行,碑两端各刻有2个小“卍”字。碑身两侧饰有花叶花环,顶部为太阳置于火环中的形状。目前,碑文多处已褪色,需用水泥砂浆重新粘贴,幸好法国远东学校制作了盖章副本,越南汉农研究所保留了3个盖章副本。 这是最早的石碑,也是越南人在岘港建造的Long Thu塔的形态,这表明Nai Hien和Hai Chau村的定居点很早就相当稳定。 关于龙图塔的修建,塔碑上写着:“全体村民一致同意修建一座新塔”。不仅建塔,画像铸钟也是人民同时进行的,墓志铭上明确写道:“海师,与贤善善男,尽其所能。装饰大殿,造佛像,同时铸钟,建钟楼……”。 墓志铭内容显示,自古以来,在奠班县新福区奈贤村土地上,佛陀经常现身,救度众生,这里是圣地,信众前来祈求圆满。 ,看到一个龙头(龙头)的形象。认为这是一个神圣的聚会场所,Nai Hien村民和许多当地政要,从蔡和他的妻子属于协会主席Nguyen Van Chau,蔡和他的妻子加入了Ty Tuong Than Lai Tran Huu Le,Lai Ty Tuong Than。 Huu Ky、社长Pham Van Ngao和所有村民同意在Tran Huu Le先生捐赠的土地上建造一座新塔。 会主与德行高尚、热心虔诚的童男童女们,精心布置礼拜神像,铸钟,建钟楼挂钟鼓,建钟楼连鼓楼作为礼拜场所。佛。除此之外,不少信徒还花钱在Cua Dinh和Gieng Vung地区购买了三英亩以上的田地来供奉寺庙。碑文还列出了向佛塔捐献金钱和土地的人士名单,其中以总督陈文轩 (Tran Van Huyen) 和他的妻子阮氏文 (Nguyen Thi Van) 为首...... 墓志铭是一份极其重要的文献,有助于研究岘港的许多历史和文化问题;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来了解和确认有关产权、地名、当地土地情况的一些问题。此外,石碑上的布局、主题和装饰图案也是准确年代的标准,以便能够比较和研究Dang Trong 17世纪下半叶的艺术。 从这些遗产价值来看,1992年,文化和信息部将该碑列为国家古迹。最近,2014年11月,岘港市人民委员会向文化、体育和旅游部提交了一份文件,要求将“龙图塔石碑”以及其他三件岘港文物认定为国宝。火,Nghia Trung碑是Phuoc Ninh,Pho Da Son碑是佛。 来源:岘港电子报

岘港 6019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忠和公墓(Khue Trung 公墓)

Nghia Trung Hoa Vang遗址(又称Khue Trung公墓)目前位于Cam Le区Khue Trung区,面积4,000平方米。这里安息着1000多名在抗法初期(1858年至1860年)阵亡的烈士和爱国者。 1858年9月1日黎明,法国和西班牙联军进攻岘港河口,开始入侵越南。我军和人民本着精诚团结、报国的精神,进行了猛烈的反击。在近19个月的激战中,数千名士兵英勇牺牲,为法国殖民主义者迅速占领岘港的企图失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战争条件下,当时的烈士聚集和埋葬只是暂时的。岘港解放后,人们纷纷立坟、收集遗骸,为在此牺牲的战士们筑墓。 Nghia Trung Hoa Vang 于 1866 年在 Hoa Vang 县 Phuoc Tuong 州 Nghi An 村成立。当法国殖民者修建岘港机场(1925 - 1926)时,人们不得不将Nghia Trung搬到Khue Trung村的Ba花园。 1962年,岘港机场继续扩建,义忠机场迁至现址。 尽管多次搬迁,义中仍保留着建于慈德十九年(1866年)的古碑,刻有“和旺义中”四字,两根石柱上刻着两句平行的句子: “An Triem 干骨是自古传承下来的 残魂与黄金重聚。” 大致翻译一下: “国王给了我骨头来传承古老的迹象 保留着我的灵魂残余,我现在就能看到它了。” 义忠和旺是一个保存着神圣河山灵魂的地方,是一座纪念逝去的民族英雄的英雄精神的纪念碑。同时,这里也是法军进攻岘港时首战惨败的地方。 义忠旁边有一千多座坟墓,是一个文化和历史遗迹群,包括:和贵塔遗址、巴庙、砂岩方形占婆古井、占婆塔遗址和华贵村古教堂。 。尤其是村里的祖堂、巴庙,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作品,是当地革命干部进行革命活动的秘密地点。 为了纪念为村庄建设作出贡献的先辈和抗法西联军初期牺牲的战士,每年农历三月,Khue Trung区人民委员会,Cam Le县政府与Khue Trung村协会在Nghia Trung遗址区隆重举办烈士祭奠仪式。 义忠和旺遗址于1999年被文化体育旅游部认定为国家历史遗址。 来源:岘港电子报

岘港 6470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博坂村公房

Bo Ban 公屋目前位于岘港市 Hoa Vang 区 Hoa Phong 公社 Bo Ban 村。 15世纪末(1470年左右),随着黎青统国王的号召,以“北方、大地、海洋创造民族历史/南天、业力、业力、名字交融”为座右铭,南迁,四族的祖先Tran、Ho、Truong、Nguyen 去开荒、定居、结成兄弟情谊,携手建设新土地、新生活。博坂村由此形成。 在黎显宗国王统治时期(1740-1786),陈氏、丁氏、阮氏、范氏等家族联合起来,携手建设博班的家园。 Bo Ban 公共住宅建于 Canh Thinh 统治时期的 Canh Than 年(1800 年),用茅草和竹子建造,位于东边的 Tam Vi 寺土丘上。慈德国王第五代统治时期(1852年),在旧址以西约200m处的新地点,用耐用的材料完全宽敞地重建了公共房屋,后面地势凉爽。庙丘,右边有Go Chua,左边有Go Oi,称为“龙虎节”,公屋前是一大片田地,毗邻Cam Toai村和Yen河。清泰十八年(1906年)平吴年3月25日,公屋首次修复。经过岁月风雨、自然灾害、暴风雨、洪水,特别是1989年4月19日第二号暴风雨后,公屋部分受损。于是,1990年5月12日,人们对公屋进行了修缮,包括重新盖了整个瓦顶和里面的一些木结构。 2007年,国家预算对博班公房进行了大规模修复。到了2011年,城墙、三进门、花园等周边工程继续建设,公屋变得更加宽敞。 博班公屋在建筑上呈“日”字形,三间两翼,坐北朝南。公共住宅共有36根由菠萝蜜木和坚剑制成的柱子,其中8根主柱(第一柱)高4.5m,八根第二排柱高3.5m,八根第三排柱高2.3m,四根冲孔柱,四根冲孔柱,四根柱子。侧门处有柱子和四根柱子。横杆、桁架上雕刻装饰有龙首、四时、四刻、象棋、诗歌等主题,线条柔和、精巧,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品。公屋的屋顶覆盖着阴阳瓦。屋顶附有“二龙月”;正面屋顶中部为高脊,饰有凤凰、龟……屋顶两端饰有蝙蝠、飞禽、骆驼等图案。所有这些都是通过砖石和陶瓷嫁接技术成型的。大院外有大屏风,内饰龟像,正面饰龙马像。 博坂公社不仅是一个文化机构、一个典型的建筑作品——传统信仰,也是当地民族解放运动中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1945年八月革命期间,和旺区安福将军的抗议团体从Cam Toai村公屋出发,在Bo Ban公屋院子里聚集,然后去争夺权力。这里也是薄板公社抵抗管理委员会的所在地,早期革命政府的人民和官员定期在这里举行会议。同时,这里也是越南民主共和国第一个国会选举投票站成功设立的地方,也是当地第一个普及教育班诞生的地方。 1960年抗美救国期间,这里对追随美国反革命的吴庭艳进行了审判,从哈姆雷特长、副哈姆雷特到连氏族长。全国完全解放之日,公屋是接待伪军、伪政权投降、交出武器的场所,也是村里群众学习党和国家政策的场所。目前,博班公馆还保留着慈德五年(1852年)所建的石碑。 1999年1月4日,博班公屋被认定为国家古迹。 来源:岘港电子报

岘港 4631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五行山灵应寺

灵应寺位于岘港市五行山区和海区。该塔位于市中心东南约8公里处。该塔属北宗。 五行山是中部地区最著名的景观之一。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天地还乱的时候,龙王夫人渡东海,在沙上产卵,得到了金贵神的保护。经过多年的吸收阴阳能量,有一天,天雷轰鸣,地轰隆隆,龙蛋破壳而出。龙女诞生,直飞上天。蛋壳碎片变成了五座山…… 明命王将这些山命名为五行山:Kim Son、Moc Son、Thuy Son、Hoa Son、Tho Son。 Thuy Son,又名Chua Mountain或Tam Thai Mountain,是最大的山,高106m,宽约15公顷,有三座山峰。西北最高峰是Thuong Thai,有Tam Thai、Tam Ton、Tu Tam佛塔、Hoa Nghiem、Huyen Khong、Linh Nham、Vong Giang Dai石窟和Thien Phuoc Dia石窟(国王的安息地Minh Mang)。中泰南部有Van Nguyet洞、Van Thong洞和Thien Long洞,以及Thien Phuoc Dia和Van Can Nguyet Quat洞的两个石门。 Ha Thai在东部,有Linh Ung宝塔,Tang Chan洞穴,5个小洞穴:Tam Thanh,Champa(Hoi洞穴),Ban Co,Ray洞穴,Gio洞穴,Vong Hai Dai,Ngu Coc洞穴(Long洞穴)。 )和Am Phu 洞穴。 东边有123级石阶通向Linh Ung Pagoda,俗称Ngoai Pagoda。 1891年之前,该塔被称为Ung Chan。 《Non Nuoc - 五行山》(Nguyen Trong Hoang,岘港,2000 年)一书说,景兴时代(1740 - 1786)黎显宗国王统治期间,有一位绰号保大的光正法师来到这里。洞中修行。唐禅。他建造了阳禅庵,后又修葺,称阳禅堂。嘉隆统治期间,Duong Chan Duong 改为 Ung Chan 塔。 1825年明命王首次参拜后,这里的竹茅塔被砖瓦所取代。国王赐予这座宝塔一块牌匾,上面刻着“Ngu Tu Ung Chan Tu,明命六岁”的铭文。在清泰统治时期,由于阮王名字的禁忌,该塔被更名为Linh Ung。塔上仍然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Cai Tu Linh Ung Tu,Thanh Thai 十三岁”。 1901年,塔被风暴“谭苏”严重损坏。 该寺曾多次修缮。 1993年,阮释天法师组织修复大雄宝殿。正殿为“Nhat”字形建筑,右侧为祠堂、讲经堂、客堂、禅堂、厨师堂。佛殿装饰庄严。中殿供奉释迦牟尼佛,两侧供奉观世音菩萨和地藏菩萨,外侧供奉护法神、叠殿塑像。法师在塔前建造了10m高的释迦牟尼佛像,修建了观音台,并创建了盆景园。 1997年,法师在塔左侧建了夏来塔,高30m,下层直径11m,安置佛、菩萨、罗汉像近200尊。七楼供奉佛陀舍利及七尊佛(比丘佛、释迦佛、比丘佛、曹六吨佛、曹那汉茅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4、5、6层供奉着天秋天仁观音像和84尊达拉尼像。第三层供奉的是传承印度灯和花灯的三十三祖(从迦叶祖师到慧能祖师)。二楼供奉阿弥陀佛谭吨像,又称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楼供奉释迦牟尼佛、迦叶佛、阿难佛及众多菩萨、罗汉…… 除了担任该市最著名的寺庙住持的职责外,释天阮法师还担任该市佛教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岘港市五行山县佛教首席代表。法师继续在岘港市以西约40公里的Hoa Vang区Hoa Ninh公社的Ba Na旅游区建造Linh Ung塔。 灵应寺和三泰寺位于五行山风景区内,每天都迎来大量游客和佛教徒前来参观和朝拜。 山脚下有一个著名的传统石雕村。 该塔已被文化和信息部认定为国家级历史文物。 来源:岘港电子信息旅游报

岘港 5294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Tuy Loan村公屋

Tuy Loan(也称为 Thuy Loan)是岘港的一个古老村庄,在洪德时代(1470 - 1497 年)Le Thanh Ton 国王统治时期开发。相传,在开拓建村的过程中,人们还建立了包括村落在内的传统文化宗教机构。 Tuy Loan 村的公共房屋始建于 1470 年左右,在另一个地方。 1787年,公共住宅首次得到修复。 1888年,公共住宅不幸被烧毁,并在Tuy Loan河边的土地上重建。经过地点和风格的多次变化,现在的绥贷款村公屋是在清泰国王统治时期于景泰年间(1900年)在模仿旧公屋的规模和风格的基础上建造的。从同庆时期开始,就被暴风雨摧毁了。此后,绥贷款村公屋(岘港市和旺区和风公社)定期进行整修,但原有的建筑价值没有改变。 绥贷款村公屋空间宽敞,位置优美,前面是蜿蜒的绥贷款河,常年绿油油的滩涂,果树成荫。绥贷款公屋是一座具有典型建筑价值的作品,包括前后连续相连的前殿、正殿和后宫。 前街为混合结构,既有梁椽连接。椽子的中间部分,即两根主柱(第一柱)之间的连接处,是叠梁式的梁的连接;从两根主柱向前后放射状有椽子与军柱相连,形成上下椽子结构。 山墙端部,从主柱向外辐射出冲孔桁架,决心用传统桁架形成两个翼状的建筑。在岘港的公共住宅建筑中,这种结构是在任何其他公共住宅中绝对找不到的。 跨过三进门,前方有立柱和屏风。这被认为是公共住宅的内部三门大门。柱身有平行句。屏风为卷轴式,内为虎形,外浮雕龙马造型。公屋的屋顶是阴阳瓦,墙壁是砖砌的。谭甲元奎公屋内的碑文记载了公屋的建立:“公屋由主楼和前厅组成,全部用名贵木材制成,铺有瓦片。院子里建了柱子和花瓶,房间看上去很明亮。另外,路的左边还建了一座庙,用来祭祀祖先。” 屋顶饰有两条侧月龙,屋顶两端覆有弯曲的龙形,为瓷质。进入内殿和殿后是礼拜场所,包括主坛、左侧、右侧。两侧也有左、右板。中间有一座比其他祭坛高的议事坛,桌上立着一对仙鹤,两侧各有两排洞。 公屋内还有清泰元年(1889 年)的 Tuy Loan 公屋墓志铭,以及许多大约有 100 年历史的横板和牌匾。 公共住宅的东翼是 Chu Phai Toc 教堂,供奉祖先。这座寺庙供奉着邓氏、林氏、阮氏、陈氏和黎氏五位祖先。尤其是绥贷款村公屋,至今仍保存有25件阮朝国王所赐的封地。 Tuy Loan公屋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还在抗击外敌的历史金页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5年,绥贷款村民以村公屋和教堂为反帝运动总部,与安福将军一起进军和旺县,夺取法国和日本政府。 1946年至1947年,绥陇公社是丹光忠先生指挥的第17营和第19营的总部。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十日,Hoa Phong 公社的人们都会组织绥 Loan 村公屋节。该节日以传统仪式和重现的民间游戏形式在节日节目的框架内重现。 9日下午起,村民们从党派宗祠教堂出发,组织了庄严的游行队伍,穿过绥贷款4个村庄,返回绥贷款公社举行传统仪式。 10日上午,主仪式在庄严的气氛中举行。仪式包括受戒仪式、音乐向寺庙进香、在河中放龙花,以帮助子孙们纪念邓、林、阮、陈、黎五位贤明前辈,遵照黎青吨国王的法令扩大回到南方后(弘德1470年),他停下来,选择了这个地方创业,并将村子命名为绥贷款。 接下来是节日,在公共院子前会举行许多有趣的民间游戏,如推棍子、扳手腕、拔河……制作宣纸的职业长期以来使绥贷款村闻名,因此节日里没有不可缺少的宣纸烘焙比赛。各村经常会提名最技艺精湛的女孩参加这项比赛,比赛的获胜者不仅为村子带来荣耀,也为弘扬村里悠久的传统工艺做出了贡献。此外,村民节还举行包班子、砸锅等比赛。 历经数百年的岁月,村公屋依然保存完好,古榕树荫下,村中竹林之中,庄严肃穆。公屋的庭院建了柱子、屏风,画了骈句……非常雄伟、恭敬。来到岘港,不妨到绥贷款走一走,在村子里走走,品尝广面和米纸的味道,欣赏村里的公屋和古老的村落空间。如果有机会参加村里的节日,你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有趣而难忘的古村落印象,乡村公屋,乡村的自然风光,善良热情的人们,富有越南乡村文化特色,令人非常自豪和尊重。 资料来源:岘港市委网站

岘港 4589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耶稣基督教会

位于岘港市和旺区和福乡夸江村的夸江氏族教堂。 这座教堂是为了祭祀全清和丁、黎、陈、阮四氏族的前辈而建的,他们追随阮氏南下开拓土地并建立了江江村。 以前,不同教派的教堂都是用竹子建造的。陈泰年间(1821年),公社的达官贵人共同捐资出力,重建了如今的教堂。 经过多次修葺和装饰,夸江氏族教堂现占地约4000平方米。教堂前有一块屏风,高2.6m,宽2.8m。屏风正面浮雕龙纹,背面浮雕凤凰图案,材质为瓷质。屏风两侧有两根高5m、直径0.5m的圆形柱子,为教堂营造出雄伟的气势。 教堂是用5厘米×20厘米×30厘米的古砖建造的,并用砂石灰和浸有叶子的糖蜜粘合。屋顶覆盖20厘米厚的阴阳瓦,屋顶上有凤凰交融的形象。两侧是两条龙相互对视。前门前廊的屋顶上,两侧各有两只独角兽的图像。 教堂采用传统建筑风格建造,由前殿、正殿和两侧的两条走廊3部分组成。连接前厅和正厅的是一个5x6米宽的院子,两侧有两排带廊,形成“Khau”字形的建筑平面。 街道前部面积为12m×4m,结构为“假手柱”式,假手腿饰南瓜形,顶部饰莲花形。两排主柱各有四根柱子,高5m,支撑两个桁架,下面两排柱支撑两个次屋顶。梁椽上饰有植物、花卉、动物、宝碗等装饰线条。椽尾雕有鲤鱼变龙的图案。 正殿为三开四间的三间式建筑,低约0.5m左右为两侧厢房,前有门廊。四排大柱,每排四根直径30cm、高3至5m的柱子,支撑着四个主屋顶。两排较小的约2.5m高的立柱与主排立柱搭便车支撑两​​个副翼的屋顶。门廊由一排六根2.5m高的柱子组成,这些柱子与主排支撑柱相连。所有的栏杆、横梁、椽子、椽子上都雕刻着花叶、“托”字和美丽的装饰图案。两根横杆的末端都雕有龙头的形状。两根竹梁(冬梁、夏梁)上刻着两行汉字:“蛇年、鸡年、鸡年、鸡年、庚子年”。蛇,鸡年,蛇年,蛇年,鸡年吉祥。“公社齐心修,共创”;以及“嗣德平泰年,鼠年,鼠年,嗣德王在位(1876年),岁月,村里的吉祥日,社区共同采取维修和装饰的护理”。 正殿中间有一座供奉关清的祭坛。左亭祭祀的是Dinh-Le氏的两位祖先,右亭祭祀的是Tran-Nguyen氏的两位祖先。右侧厢房有一座小祭坛,用来祭祀土地公。这个祭坛是后来才设立的。大殿正门三间,侧门二间,门为木质,雕有花叶、诗袋、酒葫芦……屋顶饰有“二龙胁月”形象。上下门和门眼清晰地展示了会安的建筑风格,出自著名金峰村工匠的巧手。 紧邻主屋两侧侧翼的是两条有顶廊,连接主屋与前面的祭坛。每个走廊都有两个屋顶,由两排2.5m高的柱子支撑。柱子通过水平杆相互连接。柱子从这些水平杆上升起以支撑桁架。 夸江氏教堂建于19世纪初期,既具有悠久的历史价值,又具有建筑艺术价值。这是岘港市现存的罕见的古代建筑和艺术遗迹之一。 每年农历2月20日和7月12日,村民们要举行两次春秋仪式,纪念开垦这片土地的先辈。凭借这些典型的价值观,江氏宗派教堂于2000年2月1日被文化和信息部(现文化体育旅游部)认定为国家古迹。 资料来源:文化遗产司

岘港 4157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ICH Kim 先生之墓

王一谦的坟墓位于岘港市和旺区和寿公社墓地,距市中心西南10公里。 Ich Khiem 先生,绰号 Muc Chi,于 1829 年 12 月 21 日出生于 Hoa Vang 区 Hoa Tho 公社 Phong Le Bac 村。他于绍治七年(1847年)通过学士学位考试,成为嗣德国王统治时期的官员。他以聪明、正直、有主见、有谋略而闻名,在法国殖民主义者向我国开火进攻时,他率军保卫岘港,发挥了重要作用。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Ich Khiem先生很快就展现了他超凡的聪明才智。 15岁获得学士学位后,他在慈德国王统治下成为官员,担任小富苏的职位,并被任命为海阳省金城郡的赤。在他的官僚生涯中,他获得了步兵的最高头衔“Ta Thi lang”。 性格直率、大胆,又有些暴躁,又出生在动荡的政治时代,一谦先生的职业道路遇到了许多风雨和阻碍。他经常与暴君、暴君直接对抗,被迫被罢官。当时,他回到家乡发展农业,购买分配土地供人们耕种,并指导人们修路、开渠、引水灌溉。 1858年,法国殖民主义者进攻岘港,侵犯我国主权,国王召他履新,率军平定国家。虽然他原本是一个文官,但时代却让一谦先生成为了一个武官。在他的将军生涯中,他多次被罢官,后来立下赫赫战功,又凭借其不可否认的军事才能而复职。 然而,1884年,当他听说慈德国王去世后,他被囚禁在平顺监狱,朝廷一片混乱,这位学者自杀身亡,时年55岁。 1885年初,他被授予Thi Doc军衔。至今,一谦先生的才华、尊严和功绩仍被载入史册,为人们所铭记和称颂。 Ich Khiem 先生于 1884 年 7 月 19 日在平顺去世。他的儿子Ong Ich Thien将他的遗体带回家乡并埋葬在Phong Le村。 墓室呈八角形,距大门长13.8m;宽度6.1m;墓室围墙高0.72m。墓室长4.75m; 3.5m宽;高0.35m。墓前有碑房一座,内立高0.83m的大理石碑;宽0.54m,饰有龙凤花卉。 王一谦墓于2001年7月12日被文化信息部(现文化体育旅游部)认定为国家古迹。 资料来源:旅游信息中心

岘港 6272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